服务热线 400-8168-957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多元共治改进电梯安全监管机制

“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电梯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直接关系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从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监管入手,对目前基层监管部门电梯安全监管现状开展调研和分析,提出了积极意见和建议。

探索全生命周期电梯“养老”

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有超过2000部电梯参加了“养老保险”。这是20179月份,在省、市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拱墅区首创电梯“养老”综合保险治理模式,并向住宅以外的电梯推广。截至目前,拱墅区电梯故障率多年来首次下降,其中参保电梯故障率下降20%以上,在全市电梯故障高发榜上的小区全部实现“摘帽”。

近年来,随着大量电梯迈入“老龄化”时代,维修、更新需求增大,导致维保质量低、资金落实难等问题日益突出。“过去就算只是更换电梯零件都非常繁琐,需要得到三分之二以上住户的同意,碎片化电梯维保服务不仅效率低下,还提高了维保成本。”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副处长袁剑锋说,老旧电梯不仅存在安全风险,大修乃至更换所需的高额费用也给小区和居民带来了压力。

通过保单协议,电梯“养老”综合保险将日常保养、维修和检验费用以保费形式打包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实行监督,对零配件修换做定损和赔付实行市场化管理。在投保达到一定年限后,老旧电梯需要大修或更换时,保险公司将按比例承担部分费用,从而摊薄电梯“养老”成本。

 “作为风险的最终承受者,保险公司与业主的利益高度一致,电梯参保后,保险功能从事后理赔服务转为事前风险预防和事中风险控制,主动依托专业技术团队对电梯运行风险实施管控,同时倒逼维保单位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优者生存’的市场环境。”袁剑锋介绍,监管部门从原先包揽式的管理中“退半步”,引入保险机制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推动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共建共治,有效解决电梯“小病即修”和大修改造的资金问题。

经保险公司对投保电梯“体检”和测算,拱墅区湖墅嘉园23部电梯全部投保,每部电梯投入平均8000余元年度保费。这笔费用虽略高于此前的日常维保支出,但从长远看,业主们都觉得这笔账很划算。湖墅街道清水公寓物业经理陈有根表示,自从保险公司介入电梯安全管理后,运用快捷赔付流程破解了资金难题,提高了维修效率。

构建风险分担保险机制

据统计,近15年来,全国电梯数量年平均增长15%,万部电梯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2018年,全国共发生电梯相关事故31起,死亡28人,万部电梯事故死亡率接近0.04。在电梯总量大幅增长和老旧电梯逐年增加的“双重压力”下,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安全态势。

电梯安全责任保险作为特种设备保险的一种,主要承保电梯在安装、运行、维保、检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第三者财产损失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17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电梯责任险到底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在最早推行电梯责任险的广东,对此深有体会。“早在2009年,广东就出现过儿童离开父母监控盲目爬梯造成死亡的事件,引发舆论轰动,此后也有多次儿童因穿洞洞鞋乘电梯发生事故,以前是必须调查清楚事故原因后才能赔付,常常造成伤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小朋友带有过错性质可能拿不到赔付等情况发生,这说明我们的电梯监管体制必须改革。”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特设处副处长罗向平说。

 “电梯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使用环节,与使用管理及日常维护保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2012年,广东启动全省电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其中明确电梯使用以管理人首负责任为核心,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并建立首负首赔法律强制。罗向平告诉记者,这将电梯使用管理人、维保单位两个主体法律责任平行站位改为纵向站位,构建责任链条,发挥保险及时救助救治、及早化解矛盾的作用。“如今,广大群众知道电梯有故障找谁、受困电梯找谁、电梯出事找谁,电梯业主、乘用人主动监督的社会效应日益显现,这些都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设局电梯处处长夏勇介绍,近年来总局积极深入推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实践探索。批准宁波等地开展由单纯的“保险”升级为“保险+服务”新模式试点,促进维保行为规范,落实电梯使用管理的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电梯乘客与使用管理者的民事责任关系;支持南京坚持“补偿在先”“小额快付”原则,住宅小区居民不用再支付保费,并建立困人快速理赔的“第二代”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过去恰恰是因为政府在电梯安全监管过程中管得太细,削弱了物业公司的责任意识,在安装电梯时以次充好,维护保养不到位以致‘带病’运行等问题凸显。”夏勇说,现在电梯安全监管正转变为以结果为导向,充分运用市场规律推广电梯责任保险,建立风险分担的社会保险机制。下一步还将继续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在依法依规、符合保险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保险的社会保障能力。

智慧监管引导科学“治未病”

 “目前,我们在不断摸索通过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发挥其推进电梯监管的正面作用,如何应用市场手段,形成广泛参与的电梯安全社会共治新局面。”市场监管总局特设局二级巡视员何毅说。

我国是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用电梯保有量已达628万部,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住房安装了电梯,为居民生活带去便利。然而,劣质电梯、问题电梯、“高龄”电梯的使用以及电梯维护和管理方的模糊,让电梯安全一次次触及百姓心理底线,由此对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面向智慧化建设的电梯应急处置体系正逐步建立。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96333”应急处置中心在接到市民被困报警后,通过智慧救援电子地图实时定位故障电梯,平台直接向维保单位派发电子任务单实现就近救援。此外,杭州积极推广安装智慧监管装置的电梯能够实现困人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报警,第一时间将电梯困人信息匹配后传送至96333平台,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较传统人工接警处置用时缩短了2分多钟。目前,联网接入96333平台的智慧电梯已达1.4万余台。

今年1月份,杭州还签出全国首份加装电梯养老保险。“面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落实责任主体难、后续长效管理难等突出问题,我们还将探索‘保险+’业主自治管理模式,确保加装电梯可持续运行和使用。”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卢建祥说。

卢建祥表示,为适应电梯安全监管形势需要,杭州推广电梯保险、开展维保单位星级评定、鼓励应用先进技术,积极争取电梯立法,通过颁布实施《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将远程监测装置作为新装电梯出厂的标配要求,用智慧手段率先开展电梯实时风险监测、提前预警,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以政府的有形之手搭建平台,激活社会的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再利用科技的神奇之手,让电梯智慧监管惠及千万家。”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