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力新闻
通力电梯的企业家族精神
当你在研究欧洲企业的时候,就有走进爱丁堡、威尼斯和布拉格这些城市一样的感觉,厚重的历史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依旧保留完好。他们吝啬股权和家族荣誉胜过金钱,他们注重家庭圆满和后代教育不逊于企业的发展,数代人坚守传统价值观而不为贪婪的资本所吞噬。通力电梯是这些群体中不大的一座城堡,却是欧洲“企业家族精神”的典型代表。
通力的历史
1853年美国人奥的斯发明安全电梯,1880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电机驱动的电梯。不过,奥的斯和西门子家族并没有因电梯成为巨富,反而是半道出家的芬兰海林家族通过拥有通力电梯43%的股权,以估值70亿欧元的身价成为芬兰首富。
在1924年苏联实施开放、芬兰贸易地位一落千丈的时候,海林家族的第一代人买下了通力电梯的股权。在我们第一次研究通力的时候,研究员认为海林家族在危机时窃取了通力家族的明珠。但从通力的成长史看,倒是海林家族的苦心经营,把通力这个法老王的名字嵌在了遍布世界的现代金字塔的入口。
本书的主人公彼卡就是海林家族的第三代企业家。在彼卡40多年的执政期中,通力电梯从区域性公司变成了跨国公司,收入增长了100多倍,扣除通胀还有30多倍。
青年彼卡
海林二世生了四个孩子,彼卡是唯一的男孩。彼卡的少年时代在边读书边农场劳作下度过,他在服完兵役后读了芬兰最好的商学院。在青年时代,他爱好农场生活,大学期间忙于打牌,毕业后还因为汽车事故逃逸被判刑5个月。他还继承了酗酒的家族嗜好,情绪很不稳定。从很多事情来看,青年彼卡绝对不是拥有远大抱负的储君。
牢狱之灾可能是彼卡人生的转折点,这让他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和家人关怀,也让他深刻感悟到家庭责任之所在。早来的挫折是上帝赐予彼卡和海林家族的一笔巨大财富?
可能更多地受到家人福音派路德教会信仰的召唤,彼卡内心传承了独立自主和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享受着传统农民/手工业者的价值观和现代技术/竞争社会的良好融合,工业家和农业家在他的世界中得以美好结合。
在彼卡22岁大学毕业那年,他和儿时一位聪明的女同学结婚。这位智慧的女人,成功包容了他的酗酒和情感冲动,陪伴他走过了一生。他们一起生活了49年,在同一个房子住了47年。他的四大人生主题就是:通力、家庭、农场,还有航海。
彼卡的岳父对他的影响之大可能超过其父亲。他的岳父是芬兰总统的密友,他的政治斡旋促成女婿对瑞典电机的关键收购。但他居然在彼卡5个月牢役的最后阶段,才向芬兰总统请求给女婿豁免一个月的刑期。如果在中国,这笔“财富”极可能会被许多家长剥夺。
在掌管家族企业之前,彼卡热衷于做农场主,经营过桑拿设备公司、海鲱鱼香肠公司,还收购过货运公司和风投企业。他的这些投资更多是“出于好奇,想学点东西”。这些早期失败的商业尝试可能让彼卡很早领悟到电梯生意的特殊价值。
专注电梯并购
“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只有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没有中型企业。”彼卡一语道破他对并购的认识。彼卡的两次蛇吞象的并购让通力进入了跨国电梯俱乐部,那就是1968年对瑞典电机的收购和1974年对西屋电气欧洲电梯业务的收购。两次战略性并购都是在经济和行业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出手,其勇气和决心可见一斑。
在瑞典电机连续3年亏损的时候,彼卡向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提出了收购要约。而在收购的前一年,通力自己的收入也连续5年没有增长,并发生了实际的亏损。海林家的第三代借着烈性酒的力量,做出了勇敢的一击。1974年,在西屋电气欧洲电梯业务的亏损比通力集团的整体利润还高的时候,彼卡又一次大胆融资进行收购,并在3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彼卡虽然有冲动和情绪化的一面,但是在重大决策来临的时候,往往会充分调研,多方考证,讲求实际。彼卡要求手下提供简介而切中要害的数据,每月的5日之前各部门要提交运营数据,并提供历史比较和预测数据。
彼卡的并购成功还因为谈判桌上只代表自己,没有一个需要汇报的董事会。很多企业卖主也在彼卡身上看到了一种家族精神。不是那种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的董事会,而是为家族荣誉而竭尽所能的精神。并购来的生产设施最终可能还是会被关闭,但是这些卖家也非常理解,彼卡这个本地汉子已经给足了他们老祖宗面子。
终身学习
彼卡善于聆听,通过不断地提问汲取他人智慧。比如岳父的话,“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能做什么,而要看他能做得多好”。他也善于跨界学习。他邀请将军们探讨军事和企业战略的异同。结论是两个共同点:一是目标相同,要赢得胜利;二是都要情报先行。情报工作是军事和商业行动中代价最小却最为重要的事情。他爱好哲学、战争、航海和农业方面的书籍,《战争和和平》让他受益匪浅。
员工培训也自然成为彼卡的工作重点。他开办职业学校和领导力学院。他愿意从普通员工中挑选将领,培训出自己的精英团队。通力的现代化的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在整个欧洲享有盛誉。
家族传承
通力经验证明,自下而上、长期稳定的领导人选拔任用机制是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海林传人一般30岁之前从基层进入企业,在40岁之前成为总经理,在老君主去世后升为董事长。他们以君王传承的形式传承企业家族精神。
通力电梯1967年上市,家族至今拥有43%的股权。宝马1918年上市,匡特家族至今拥有47%的股权。欧莱雅1963年上市,家族至今拥有30%的股权。为什么这些企业的成功发展并没有稀释家族股权?高税率的环境使然?对消费欲望的约束?对家族股权宗教信仰般的珍惜?我相信他们的身边也曾有过更多愉悦地兑现品质、兑现信誉、兑现股权去大肆挥霍的同行,只是我们已经看不见他们而已。
这让我想起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的一段诠释:获利的冲动一直存在于所有时代的所有人身上;对利润的贪得无厌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资本主义精神反而是对这种非理性冲动的抑制,是依靠持续、理性的企业手段去追寻不断再生的利润。虔诚、科学、理性、勤俭和自由,这些欧洲清教徒和美国开国者所共同拥有的精神属性才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可能是宗教和精神层面的人为抑制的代代传承,才造就了这些企业的百年声誉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难得的中立性。本书虽为通力内部人士所写,但没有丝毫避讳主人公的劣迹和性格缺陷,乃至官商勾结,只有娓娓道来的故事。这样的传记说明这个家族的宽广胸怀,后人岂不是更能从中受益?